只剩你许的桃花,未开。
如果只能赏那梨花带泪,
所有的甜蜜心事,将圆满无期。
携眷归来的燕雀啊,请帮忙打探,
那沿途,是否桃花纷飞?
如果三月错过,
四月,我不想再独自芳菲。
结伴路过的风儿啊,请告知伊人,
那间面朝大海的房子,只等桃花来开。
和直子诗一首
谷子赠诗:
空掉一切了?
是季节割去欲望吧。
桃花继红梅败后,
冷眼满世界杂草疯长。
谁又守住了内心那份春寂?
我夜复一夜,独饮尽壶壶谷雨茶,
倒杯扣不住灵魂皈依。
走下伊人眉头,
典当金刚经每字每句,
兑换回你我在一起那些日子。
纷纷扰扰,生命已锈成锁。
又何必,
开启那重漫天飞花的光阴?
2014年4月9日星期三
鲍雨赐墨:
直子创作这首诗,灵感是不是来自于白居易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的诗句,不得而知,不需要去考究。这个不重要。重要的是诗歌取这种物候、气候现象的具象,来创造完成诗歌的气场,这才是敏锐之举。有时我们写诗歌具象来具象去,以多个来强调、完整、渲染诗歌的“场”,结果弄的“词不达意”,让读者产生猜疑和歧义,而适得其反。一个提纲挈领式的具象就避免了这种猜疑和歧义。这,看上去,外延是一个闭区间,其实内涵是一个开放性的,有无限伸展触角。这是诗歌的一种不是模式的模式。很多著名诗人也惯于这种写法,如玉上烟的《一颗树》马萧萧的《沙》潘维的《同里时光》郑愁予的《错误》等等,,,非常值得我们初学者借鉴。 04-09 16:42
评论